傳承 – 2013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3年年刊》

張世勳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1979年台灣和美國斷交。造成二次移民潮。尤其1980年初,大量鄉親移民美國。很多落腳休士頓,從事各行各業。我們這群台美人在異鄉打拚,保持固有台灣傳統文化和奮鬥精神,結婚生子,創造一個溫暖舒適安全的家,追求美國夢。如今我們這批台美人事業有成。年紀從年輕帥哥,美女漸漸變成阿公和阿嬤,步入退休之年。而我們下一代看到我們努力的模範和教導有方,也很容易的融入主流,成為道地的美國人,社會的一份子。可是早期華人的台灣精神和台灣傳統的美德,漸漸隨著上一代老化而慢慢消失。但是保衛固有華人和台灣精神及傳統文化傳承是每位台美人的責任和義務,我們這一代假如袖手旁觀,將來後果是非同小可。

有人會質疑,生活在美國就應該入境隨俗”Do what the Americans do”。可是甚麼是”美國習俗”呢?根據我的理解,美國是一盤沙拉而不是早期我們想像的一個民族大溶爐,有不同的種族與不同的習俗,就好像沙拉食譜中的許多佐菜,當你把這些人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大家的共同目標(就像沙拉的沙拉醬),遠看像是混合在一起的炒大雜燴,但是近看是含有不同成分的一盤沙拉菜。這就是你看到了所謂的美國習俗。在美國除了我們常接觸的習俗及節日如復活節,感恩節,和聖誕節以外其他像猶太教的安息日(Sabbath),回齋戒月(Ramadan),和墨西哥的亡靈節(El Díadelos Muertos)也漸漸得到主流的認同。而我們華人的傳統節日除農曆新年以外,其他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我們有沒有介紹給主流人士和自己下一代呢?而華人固有的吃苦耐勞美德是否有傳承?

華人人口在美國雖然只有1.3%,在大休士頓區也只有1.4%,但是也是有七,八萬華人居住在於大休士頓。除了近幾年來於中國移民以外,有大半數是定居當地三,四十年以上是台灣移民及後代。這一群台美人會不會因為離鄉背井太久,把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漸漸忘記和簡化?我們是不是要有責任來盡力推動自有精神和文化?在二十多年前我遇到一位年輕華人會計師,他是在美國出生第五代華人。祖先在十九世紀末來美國開拓鐵路。他很自豪的說先人傳下家訓要努力向上,不要忘記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並且不要忘記自有的文化傳統,要讓華人在美國被尊稱為”模範”民族。在人之上而非之下。

若我們不重視自有傳統文化的宏揚和維護固有台灣奮鬥精神,那麼中華文化在國外將走向消失的道路。我們這一代與在此地出生的年輕人一定會產生嚴重文化代溝與認識隔閡,對於培養一個民族文化,將會帶來負面衝擊。久而久之只會以”美國文化習俗”取代中華文化和台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