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8年年刊》
吳玉敏
我的父親在銀行界工作40年期間,因為不了解人壽保險,不喜歡保險業務員,他從沒買過壽險。
一個冬天下午上班司機載去看完客戶回銀行時,突然心肌梗塞,錯失急救的黃金時間,就這樣永遠離開了我們。去世時母親只有領到撫恤金,沒有退休金,也沒有任何保險的補償金。那時四棟房子有兩棟貸款,只好放棄、賣掉兩棟。先生和我回台奔喪幫忙母親時,一直在想若當初父親有買人壽保險的話,家中的財務情況就更不一樣,也不用放棄兩棟房。 事後先生告訴我,每個人最終都會走的,為何不買保險,走時還可留禮物給家人啊!
我的先生走後,孩子們沒了解壽險的意義,看我每個月還要繳蠻多的保費,他們跟我說:媽媽我們不要你的錢,我們自己賺存就好。把那些保單退了,還有現金可以拿。在經歷了人生最痛苦的歷程,那時傷痕累累的我聽了孩子的話,全部退了全部保單(surrendered policies)。我也不了解保險的實質意義及可以如何利用那些保單。 直到我在準備執照考試唸了所有有關保險的一切法律和知識後,才知道自己實在太傻不應該放棄及不能退保。 因自己的無知,再次失去有保險的益處。到我想再買類似的保險,也因歲數等等因素而無法再買。
很多人常想的是:萬一我繳了這些錢,什麼事都沒發生不就白白浪費了?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一聽說「保險」就覺得不吉利不願去談,好像一談保險,一買保險就有可能發生什麼不好的事。這是一種心理作用。
保險其實就是一種準備:
健康時做生病的準備,
年輕時做年老時的準備,
有能力時做無能力時的準備,僅此而已。
任何人,無論他再厲害,一輩子有三個事情無法保證:
無法保證永遠健康。
無法保證永遠有錢。
無法保證永遠都可以照顧家人。
有人曾說保險是後路,
在春風得意時布好局,才能四面楚歌時有條路。
把賺到的錢拿出一部分來規劃好不確定的將來。
提早規劃,提早安心做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