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化融合

陳爰甄摘后冠 角逐德州小姐

陳爰甄摘后冠 角逐德州小姐
郭宗岳

休士頓臺灣商會會員陳達昇之女陳爰甄1月30日參加了由 Miss America 所舉辦的聖安東尼奧市選美活動,於眾佳麗中脫穎而出,以唯一的亞裔佳麗身分奪得青少年組聖安東尼奧小姐后冠(Miss San Antonio Outstanding Teen)。

陳爰甄是史上第一位囊括所有獎項並贏得后冠的參賽者;並將於7月代表聖安東尼奧前往參加德州小姐(Miss Texas Outstanding Teen)的選拔。Miss America 選美活動是依照參賽者「才藝、面試談吐、台風、健身線條、節奏、機智問答應變能力及學校成績表現」等綜合標準作為主要評分項目,並將提供獎學金給獲獎選手。

陳達昇回憶起當初女兒告知想要參賽時的心境。他坦言,自己當下並没有做好心理準備,但抱持著「不管勝負,都能獲得寶貴經驗,豐富人生」想法,開心支持女兒去參賽。

他提到,女兒爰甄非常獨立,最早是得知同校她非常欣賞的學姐獲得聖安東尼奧小姐後, 認為自己在校的成績及校外表現應該也符合資格參賽。她主動連繫該名學姊,學姊也非常開心並引薦自己的選美教練來提供幫助。

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加上陳爰甄堅忍不拔的精神與毅力,讓教練深深被打動,特地找了另外兩位曾奪得后冠的佳麗來「經驗傳承」。陳達昇表示,才藝表演中,鋼琴只是女兒業餘嗜好,但當她將深具現場張力的表演曲目”大黃蜂”在舞台上盡情發揮,獲得評審及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前後準備時間大約花了三個月。陳達昇說,「本來女兒不願意讓同學、朋友知道要參加選美比賽,但在準備階段的後期爰甄受到的壓力相當大,常會不自覺的落淚,身邊同學老師們在關心後得知她將參加選美的消息,非但沒有潑冷水,反而給予加油打氣,讓她感受到身旁朋友的溫暖和支持。」

能獲選青少年組聖安東尼奧小姐后冠,教練表示,關鍵應該是眾佳麗和評審的「六分鐘訪談」過程中,爰甄成功留給評審相當深刻的印象。「評審不是只要選出最漂亮的佳麗,而是要找到才貌兼備最能代表聖安東尼奧城市角逐德州小姐選拔賽的選手」。陳達昇表示,希望自己女兒的故事能夠激勵其他的女孩,勇敢追逐夢想。當然,對於女兒能夠在大舞台上展現自我、從容應對,讓做父親的他由衷佩服。
(文載自〔世界日報〕)

中文路牌始末

中文路牌始末
郭宗岳

中文路牌始末

西南區中國城的雙語路牌是於1993年,由當年休士頓台灣商會極力推動,以及中國城的業主們的支持下完成。

當時台商會會長張吉正、理事周政賢、張世勳和大都會保險公司經理蔡超群等人極力奔走,並透過市議員Gracie Saenz向休士頓市府提案,市長特別助理譚家瑜也提供了許多協助,在多方努力下,終於獲得市府的首肯,正式在中國城主要幹道上掛上中文路標。

周政賢說,當時華人社區和主流社區的互動並不頻繁,經營糾紛、幫派和治安等問題日趨嚴重,使得華人開始積極和主流社會互動,藉此尋求改善中國城環境與形象的契機。當時第一次參選市議員的Gracie Saenz 在蔡超群的引薦下,和休士頓台商會主要成員們接觸,並有了共同推動中國城中文路牌的共識,也透過華文媒體公開徵求中文路名。

周政賢提到,由於部分新移民對於英文不熟悉,若有中文路標能夠幫助他們更容易前往華僑文教中心、中華文化服務中心等華人熟悉的場所,對於中國城也將更有親切感。他說,有些中文路名是根據不同的特性,如台灣人同鄉會會址前的Point West Dr.就以台灣的別稱「蓬萊仙島」稱做”蓬萊路”、有著文化中心的Sovereign Dr.成了”士林街”,也有由閩南話直翻的”吉順路”Gessner Rd.。周政賢也提到,這些路標能讓來到中國城的華人感覺有歸屬感。

不過中文路標也曾經造成一些當地居民的反彈。當時負責和市府交涉的張世勳表示,有非華裔居民在看到媒體報導後,從報紙上的姓名查到他的住家電話,並恐嚇說,「少管閒事」、「這裡是美國,不需要中文路牌」,甚至還威脅要傷害他的家人。但張世勳說,這更凸顯了和主流社區積極溝通的重要性,保持良好且暢通的管道才能夠 提升華人正面的影響力。

休士頓西南區中國城的雙語路牌具有相當的指標性,並充滿著鮮明的特色。周政賢說,休士頓是個多元化的城市,有著多種不同的族裔生活在其中,而華裔移民更成為穩定休士頓地區經濟的重要力量。

休士頓市政府為了凸顯多元文化,肯定華人的貢獻,因此在休士頓台灣商會的積極推動下,特別撥預算在中國城製作雙語路牌;設立當年,主流媒體也紛紛前往採訪揭牌儀式,造成了不小的轟動;雖然民眾正反兩面的意見都有,但中國城的雙語路牌仍舊豎立了20多年。
(文載自〔世界日報〕)

對社團社區及社會的參與及服務

對社團社區及社會的參與及服務
李雄

前言
首先要謝謝本會給我這個機會為年刊寫文章。大家都是事業發達的成功人士,我想與其談論做生意,不如就近年參與對社團、社區與社會的經驗,列出一些我的想法及至今心得。期待與大家共同為社團、社區與整個休士頓繼續貢獻。

休士頓華埠發展至今,特別是在百利大道整修完工之後,硬體煥然一新。不但贏得區域商家及市民好評,在我為外地民眾導覽時,更博得他們的讚嘆;認為比其它大城市比如紐約華埠等,更使人覺得舒適便利,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要配合如此快速進步中的環境及設施,我體會到有幾點攸關臺灣僑民、華裔及亞裔市民,也攸關華埠整體發展,並及社團社區發展的要項,希望藉此與大家交流心得意見。
首先當務之急就是大家對在地的選舉活動參與不夠,投票率始終無法衝高。投票是參與公共事務的首要途逕,有了能夠引起政府重視的投票率,我們的意見才可以真正表達反映,我們的訴求才可以得到回應,我們的衣食住行育樂生活各面向,才可以真正與整體外在環境接軌。
如華埠大家最關注的治安問題,從一開始報案率低,數據甚至因此顯示比蓋勒利亞商圈還安全;再加上很大比率人在選舉時不投票,關於治安及其它事項的意見不能上達,讓這方面問題惡性循環,無法有效率地尋找解決方案。
治安只是一個例子,其它民生、教育、交通林林總總我們大家、與家人們切身的問題,經由投票得到公共發言權,才有好機會以我們所希望的發式穫得解決。非常期待大家於此再多加參與、繼續努力。
如我這兩年擔任主席的中華文化中心,是在37年前由一群從臺灣前來的留學生合力成立。他們大多參與進主流社會,在我們社區也維持良好交流互動管道。最近更籌集500萬元,將為中華文化中心興建新樓,而且將大部份為退休的銀髮族使用。這些銀髮族更將以自己豐富的專業、生涯打拼經驗,繼續為我們的社區服務,以回饋社會。
社團及社區非常需要如此的良性互動,尤其除了我們臺灣僑民自己生活圈,也需與休士頓在地主流人士、社區,包括其它亞裔社區,共同交流往來,互相討論支持,才更可以帶動我們社團與社區的成長;在內凝聚團結,對外彼此幫助,促進自己和整個大環境的進步。
尤其以銀髮族的服務回饋而言,這是我們社區現階段非常需要的一項規劃。今日社會的銀髮族,專業及生活經驗豐富,繼續服務社區社會的心力也相當熱切。 如果提供一個場所讓他們發揮,相信他們的才能、力量、愛心都能更充分付出; 而施與受雙分彼此的互動,就是最珍貴的社團與社區工作結晶。
再說到未來一項華埠的實務規劃,因為配合明年的「超級盃」在休士頓舉行,華埠在籌備一項「餐廳週」活動。這項活動更希望能推廣華埠餐廳及其它商家到主流社會去;希望促進主流社會人士到華埠消費,這其實也是休士頓華埠商家多時來一直期望的目標。
但由此衍生出的附帶問題不少,包括一直備受批評的商家不收信用卡、社區銀行沒有設立提款機、以及商家不說英文、食安疑慮等問題。這種種狀況都須要大家包括商家去溝通調整觀念、習慣,甚至法規,逐次解決,才可能得到完滿的結果。過程中,各個方面都可能付出一些額外的代價及努力;但相信如果我們能有耐心、同理心去體貼地面對、處理,應該會產生讓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正面結果,也可以讓所有人都朝目標進展。
這一項的努力,也與前面提到的治安,及整個華埠與台灣僑民、社團、社區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試想如果我們能發展成一個華裔、亞裔及主流顧客融合的華埠,大家可以在生活各面向互相學習、參考並分享,那不論是各自的歷史及文化背景,生活習性及對未來的願景,都可暢通溝通並共同進步。這應該是來自臺灣,在這塊土地努力打拼後的我們,多所期盼的美好成果吧。也更齊心齊力貢獻於休士頓作為國際都會的多元豐富,讓這個城市確實成為大家在海外安居樂業的地方。
談到對未來的努力方向,一定要談到如何將新生代帶進社團及社區。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比我們優秀,更具備在這裡出人頭地的優勢條件。但同時,如何讓這些優秀的新生代能進入我們的社團及社區活動,並在某些方面可以承繼我們的努力成果,並繼續發揚光大,卻始終是一個不算容易的挑戰。
尤其新生代對他們自己很有自信,以我的經驗,如果你去問他們說:「有什麼可以幫助他們的?」他們多半會回答你:「沒有啊,謝謝。」所以我們與他們打交道時,可以試試說:「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忙,你們可以幫我們嗎?」他們都會很樂意靠近來,要幫助你。這就是與他們接觸、交流的第一步。
因為希望新生代加入參與我們的社團及社區活動,我們一定要聆聽他們的想法,也與他們的做法相調和,而不是要求他們進入我們的行事模式中。如此當新生代可以將他們的想法、做法自然地與我們溝通調和時,新生代才可能進入我們的社團、社區活動,自在參與其中。在他們的目標與我們固有的趨於相輔相成而產生一致性時,他們才會與我們共同前進,並逐漸傳承我們的社團社區服務宗旨及目的。
積極參與才會有真正的融和,實在的服務,可貴的回饋,可成就的目標,以及新生代的參與及傳承。簡單的行為由投票開始,另在規劃活動時,擴大思考不同族裔、相異文化、各種年齡層;社團及社區乃至社會的參與服務,我們已有耀眼成績單,期待同心協力!更上一層樓!

中英文雙語路牌設立回憶 – 2011年刊文章

中英文雙語路牌設立回憶

張世勳

最近華埠雙語路牌由 Sharpstown Management District重新再做新的路牌設計,

讓我想起休士頓華埠這二十年來發展的快速。1993年初時,我才第一次加入商

會理事會,對一切的運作還不是很瞭解。有一天張吉正會長說要我一起去參加

一個飯局,結果是和周政賢理事,蔡超群會員,市議員Gracie Saenz,在飯局中

才瞭解原來是想請她在市議會提出有關在華埠設立華語路牌。

設立華語路牌,一來可幫助不會看英文的年老僑民容易記路名,二來可以把休

士頓華埠建立和三藩市與紐約市一樣的旅遊地標來增加觀光商機。

可能因為我是最資淺又最年輕的小留學生理事,和老外打交道隨心應手。會長

就指派我負責這個案子。當時頂好商圈華埠的區域,東從Gessner,西到

Wilcrest,北到 Harwin,南到Bellaire Blvd.並不是很大。在整理定點時也把重要

地方如台灣人活動中心也包括在內,主要的13條路是:

1. Bellaire Blvd. 百利大道

2. Beltway 8 八號公路

3. Clarewood 武德街

4. Corporate 合作路

5. Gessner 吉順路

6. Harwin Dr. 好運大道

7. Point West 蓬萊路

8. Ranchester 廉潔路

9. Sovereign 士林街

10. Townpark 公園街

11. Westline 西園街

12. West Office 西府街

13. Wilcrest 衛道路

理事會透過華文媒體徵求命名,兩個星期後,收到不少建議。理事會表決通過

命名。休士頓華埠路牌取名和別的地方不同,是因為此地是用國語和台語意義

發音,而非東西岸用的廣東語發音,路名如吉順-Gessner Road和廉潔路-

Ranchester Drive即是。市政府很肯定我們為華埠繁榮的貢獻,並彰顯休市各族

裔文化的融合及多元文化的多采多姿,市議會馬上通過。沒多久市政府工務局

來函要做路牌,希望快點把資料送去(可是當時市政府工務局沒人會看中文,華

文字體還是本會岑太太打字的),商會還想把當地改為小臺北的事宜做為第二步

,因為當時台灣移民到此地的不少。

1993年10月23日重陽節星期六上午,在鑼鼓喧天祥獅舞躍的熱烈氣氛中進行,

由當時北美協調處CCNAA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庭前身) 處長為現任國府外交部

部長楊進添,會長張仲庸,前會長張吉正及休士頓市議員們,在頂好廣場前正

式開幕,很熱鬧。華埠的雙語路牌在商會半年來的密集策劃下,終於揭幕。以

吉順路,衛道路,百利大道及好運街所圍成的頂好商圈,並樹立八十個中文雙

語路牌。

當天的活動,中英文報紙及電視台11, 13及26都有詳盡的報導,Houston

Chronicle 在10月23日以Some signs of culture為題,圖文並茂予以報導,並陳列

了正反雙方的意見。Houston Chronicle在10月28日也登出讀者投書表示了不同看

法,其實民主社會不同意見,見仁見智乃是常情,以平常心待之。

重要的是路牌樹立起來,我們獲得了應有的肯定,也連帶肩負起該區的責任,

考慮如何避免族裔衝突,並進而去美化環境,真正彰顯我們的形象,顯現優美

的文化和氣質,才是我們任重道遠的目的。

商會也進入和 Sharpstown Homeowner Association 溝通,如何和社區共生,建造

雙贏。

我也因名字出現在Houston Chronicle上,內人在當天連續接到三通洋人電話,說

我不應該在美國土地上樹立雙語路牌,把美國醜化了。有位參加過越戰的市民

說,他好不容易回到自已的地方,不想看到外國(佔領)他的國家。有一位更恐

嚇要把我全家幹掉,當天馬上報警,電話改號,並且要求電話局不可公佈新號

碼,內人很生氣說:「你要出風頭,不要把全家大小安全棄之不顧。」

2001商會再次要求市政府進行雙語路牌維護,當年4月10日理事會決議由商會支

出維修費用,負起服務社區的責任。

在多年後的2011年,頂好商圈已經擴大成華埠,中國城,亞洲城或是國際區,

已是休士頓市一個必遊的觀光地,任何人只要進入百利大道看到雙語路牌,就

知道他已進入了華埠,商會當時的動機樹立雙語路牌,真有遠見,功德無量。

(部分資料載自1994商會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