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人文風情

21世紀人類發展效應 – 2013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3年年刊》

徐世鋼

(本文取材自網路,盼 ~ 對大家有所啟發+助益)

(蝴蝶效應) (煮青蛙理論) (鱷魚法則) (鯰魚效應) (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木桶理論) (破窗理論)(二八法則) (馬太效應) (路徑依賴理論)(酒與污水定律) (零和遊戲原理)( 雙贏思維)(踢貓效應) (墨菲法則) (墨菲法則啟示)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 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一名氣象學家洛倫茲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就是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它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它系統的極大變化。

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徵: 系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而挑戰傳統觀點。

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祇要正確指引,經一段時間過程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

煮青蛙理論 (Boiled Frog Theory):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裡,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但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裡,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煮青蛙理論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我們生存的主要威脅,並非來自突如其來的事件,而是由緩慢漸進而無法察覺的過程所形成挽就的命運。

就如人們目光短淺,祇看到局部,而無法整體縱觀全域,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化,可以從容面對,但對於悄悄發生的大的變化,反而無法察覺,最終會帶給我們更加嚴重的危害!青蛙效應告訴我們:居安思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鱷魚法則 (Alligator Principle): 是美國投資界一個簡單的交易法則,該法則的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最後整個人都會被鱷魚給吃掉 !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支腳。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停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否則全盤皆輸甚至傾家蕩產 。

 

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 過去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存活率很低,後來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善,存活率會提高許多。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的四處亂竄,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也產生刺激作用,因沙丁魚多了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過去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存活率很低,後來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善,存活率會提高許多。這是何故呢?

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如:組織或公司,如果人員長期固定就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容易產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鯰魚」進入公司,給員工壓迫感的讓他們知道: 該加快腳步了!

鯰魚效應:係指透過引入強者,使弱者變強的一種效應。

 

羊群效應(Sheep Effect):領頭羊往那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那裡走 !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的 “盲目”效仿別人,而引致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事實上,羊群效應就是一種”跟風行為”,它表現了人們共有的一種隨鳴起舞的從眾心理,這種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自我盲從”,而盲從附應往往會陷入圈套,騙局或遭到失敗。當下透過電子媒體的許多股票名嘴或傳銷業者,就是針對人們的”盲從”心態的羊群效應,應孕而生的誘導宣傳途徑之一!

刺蝟法則(Hedgehog Principle):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

但卻因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刺傷,刺蝟法則: 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手錶定律(Watch Law):又稱為”矛盾選擇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祇有一支表時,他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支時卻無法確定,

因兩支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手錶定律帶

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標準或制度,

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因此,同一個人或同一組織,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或兩套標準,

否則將使這個人或企業亂套而無所適從。

 

木桶理論(Barrel Theory): 係指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麼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

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木桶原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意指任何一組織或公司,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

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份,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如果一個人的某些方面是自己短板(影響整體的缺點),那就要儘快把它補起來,若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塊最短的木板,那就應該迎頭趕上,不要拉集體的後腿及影響整體的發展。

如將社會發展喻為一個大木桶,那麼經濟、科技、文化、環境、政治等就是構成這個木桶的大木板,任何一塊板的短缺,亂拼與延遲等,都會影響整個社會及國家的發展,其實,家庭與公司亦同。

 

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 Theory):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亦如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會不好意思亂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跟著拋,絲毫不覺羞愧。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家庭也一樣 !

 

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 Twenty-eight Law):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

“二八法則” 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要善於掌握自己的優勢,尋求那些自己非常喜歡、非常擅長、競爭不太激烈的事情去做,你就一定能夠成功。生活不過是各種角色的無序組合,我們並不需要在每一個角色上花費同樣的時間才能取得平衡,而是要抓住關鍵的角色去完成最需要的事情。人生也是一樣,找到人生中最關鍵的事情去努力奮鬥,就一定會擁有一個成功輝煌的人生。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聖經·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社會學家從中引申出了“馬太效應”,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用以描述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的不公的,馬太效應反映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

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路徑依賴理論(Path Dependence): 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提出,他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 濟學獎。關於路徑依賴,有個有趣

的小故事: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呎又8.5吋,由建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按馬車的

輪距標準(古羅馬軍隊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設計的。

有趣的是美國太空梭兩個火箭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通過隧道,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由鐵軌的

寬度所決定。所以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在2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 雖然我

們並不滿意這個寬度,但是卻已經很難從慣性中抽身而出。

 

因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路人生生涯中,大部份的人們無法擺脫過去既定路徑依賴,一旦選擇了自己的“馬屁股”,人生軌道可能就祇有4呎又8.5吋寬,縱然所有人可能會對這個寬度不滿意,但大多數人卻很難去改變它了,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開始時慎重選擇“馬屁股”的寬度,要想路徑依賴的負面效應不發生,那麼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要”找對正確的方向”做好第一次選擇,再設定自己的人生。俗諺: 心有多大路有多寬 ,故人生舞台的設定大小會影響你所扮演的角色及份量 !

酒與污水定律(The Law of Wine and Sewage): 即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裡,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桶污水,祇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中國也有同理的諺語:一塊臭肉壞了滿鍋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條臭魚壞了一鍋湯。無論是來自西方的定律還是中國的諺語,已經把負面影響的始作俑者做了準確的定性:污水、臭肉、老鼠屎、臭魚,這些已經定型的東西已經沒有改變和改造的可能。污水總不可以成為酒吧,臭肉總不可以成為好肉吧,老鼠屎總不可以成為調料吧,臭魚又怎麼可能成為好魚?既然如此,就要及時處置,對極壞的東西不需要再抱什麼幻想,農夫和蛇的故事也同樣在給我們啟發。像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裡其它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

 

零和遊戲原理(The Theory of Zero and Game): 源於博弈論,兩人對弈在大多數情況下, 總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

1+(-1)=0。

 

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遊戲”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我們大肆開發利用煤炭石油資源,留給後人便越來越少;研究生產了大量的轉基因產品,一些新的病毒跟著冒了出來;修築了葛洲壩水利工程,白鰭豚就再也不能洄游到金沙江產卵–.

 

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人類在經歷了經濟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及日益嚴重的

生態破壞、環境污染之後,可持續發展理論才逐漸冒出水面。“零和遊戲”的原理正在逐漸為“雙贏”

觀念所取代, 人們逐漸認識到“利己”而不“損人”才是最美好的結局。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沒有雙贏,那可謂“孤掌難鳴”。還有一句,“眾人拾柴火焰高”。也就是說有了集體的努力,才能辦

好大事。所以說,生活處處有“雙贏”的蹤跡,把雙贏思維當做一種思想,你會看的很遠,也將會讓你

的格局變的更大。

 

踢貓效應(Kick the Cat Effect): 描述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過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會有形形色色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不良情緒和心情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踢貓效應程式是這樣的:經理闖紅燈被交警處罰導致心情不愉快,打字員因打錯一個字被經理訓斥,打字員的老婆因為打破一個碗而與打字員吵了一架,打字員的兒子因踢足球回家晚了一些被媽媽責駡,一隻可愛的小貓僅因“喵”的叫了一聲被兒子踢了一腳。

 

情緒是客觀事物作用於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種心理體驗。無論喜、怒、思、悲、驚,都有其原因和物件。環境幽靜、空氣清新、品德高尚、物質豐富、文化繁榮,都能引起人們愉快輕鬆的良好情緒,而環境髒亂、虛偽庸俗、文化枯萎等,則可能導致人們厭煩、壓抑、憂傷、憤怒的消極情緒。人們應該像重視環境污染一樣,重視情緒污染。我們要學會調適情緒的技巧,遇到壓力和挫折要合理發洩,別把不良情緒傳遞給別人。

 

墨菲法則(Murphy’s Law): 凡事祇要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祇要具

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假設它不會發生。這並不是因為墨菲法則有什麼神秘力量。事實上,墨菲法則的

合理性正是我們所賦予的。如果萬事順心,很少有人會多想什麼。

 

畢竟,每個人都希望生活順風順水,心想事成。一旦遇到麻煩,我們刨根問底地找原因了。 您遇上了交通堵塞,八個車道被塞得滿滿當當。您恨不得馬上趕回家去,偏偏又沮喪地發現,除了你所在的車道其他車道汽車都在向前移動。您決定換個車道。可是剛換了車道,其它車道都在前進,惟有這條道上的汽車又變得紋絲不動。

 

墨菲法則啟示(一): 揭示了人類不可否認的愚蠢:因人們類多半會將”犯錯”搞的越糟 ,

不過那是人們自己的選擇。墨菲法則也讓我們看到自己根本無法掌控的事,就如塞車,總是會堵在

最慢的車道中的例子,就好像世上存在著某種普遍規律,以戲弄人類為樂。

若你想讓某種”好現象”顯示出來,那麼你就需要認識及相信你自身”潛意識”的力量,並積極的將意念

灌輸到你的潛意識中。因此,你必須讓自己內心,隨時的處於積極的狀態。

墨菲法則啟示(二): 亦告訴我們:當你狂妄自大時,墨菲法則會讓你承受失敗之痛;如果你承認自己

的無知,墨菲法則會幫助你做更好些。成功,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難,研究及檢討失敗,是為了更快+ 更好

的走向成功,在工作上要隨時準備接受失敗 !

 

人們常說凡事無不可為,祇要一鼓作氣往前沖,便能獲得成功,但人們卻也常忽略了一點,就是:

世上永無常勝將軍,人生難免有挫折失敗 !

手機、音樂、咖啡 – 2013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3年年刊》

徐世鋼

作者到底是「鍵人」還是「觸生」?

「鍵人」、「觸生」

最近聽到一種作者稱謂的新的定義使得Spenser遲遲不敢下筆,又創下了TCC最遲交稿記錄,害得岑太太又要加班了。

 

以往作者常稱自己為〝筆者〞,但是現在幾乎沒有人用筆在寫文章,怎麼能再隨便自稱〝筆者〞了,這個詞彙已經要進入歷史長河了。

 

「那以後應自稱什麼?」,既然用電腦鍵盤將文章輸入的可簡稱為「鍵人!」, 還有更時髦的人是用觸摸螢幕將文章輸入的,應該叫「觸生!」。

 

手機、音樂、咖啡三個題目放在一起會不會太勉強了,請繼續看下去:

 

人類先天有很多種感官,隨之有各種複雜的感覺體驗。在自然科學上它們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價值觀上如何取捨呢?從小習慣東方文化的價值系統,讓我們習慣『戒慾』的價值觀,傾向認為慾望與隨之來的感官是沒水準的,能昇華到高妙的精神境界才是有水準的。

古代的音樂是被限制的,僅供宗教使用或供帝王享用,因此慾望是被禁止的,人們被訓練成主動抹黑慾望,深信人可以戒除慾望而達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影響之下,明明是客觀科學的音響世界,也被認為是俗氣的奢侈品,更別提洋鬼子的飲料「咖啡」。

現代的人們漸漸明白,其實真實世界一直存在另一種價值觀,認為人類的基本慾望既然是本質存在的,當然應該加以尊重;只是,人性先天容易被誘惑而墮落,所以應該學習甚麼是適度享樂,如何避免沈溺於感官刺激而迷失自我。

 

「音樂」、「手機」

還記得,大約在40年前,剛拿到第一份打工薪水,立刻去買了一張莫扎特G小調40號交響樂黑膠原版唱片,以如獲至寶的心情,小心翼翼的調整鑽石唱針的壓力,以老舊的真空管擴大機滿足的聆賞莫扎特交響樂,所謂小心翼翼是不逢重大節日或貴賓到訪而不捨開機。不久後,CD雷射唱片的興起取代了黑膠唱片,再也不用擔心鑽石唱針的磨損而不捨得長時間播放音樂,終於感受到讓生活中充滿了音樂是多麼幸福的事。再不久,Sony推出了Walkman,讓隨身聽音樂變成了可能,到了近代,音樂數位檔案化(Apple的iPod),又使聽音樂的普及與音樂的傳播達到另一境界,推廣音樂的普及的兩大功臣Sony與Apple也都成了當代最大的公司,這也說明了普世對於音樂的渴求與歡迎。音樂的數位播放器有Apple的iPod以及無數廠牌的MP3播放器,問世的數量也幾乎接近地球人口,但是近期推出的智慧型手機挾著強大的音樂與影像處理能力,也等於宣告了MP3播放器的功成身退,智慧型手機不僅是理想的數位音樂的播放器,而且以其方便的聯網功能,可輕鬆的取得全世界各地的音樂。

 

「舊咖啡時代」

 

台灣的咖啡文化始於日據時代,隨著日本人把西方文化傳入台灣,台北市的幾個重要的商業街道,就陸陸續續創建了為數不多的咖啡館。台北市的咖啡館首先是在最早洋行集中的大稻埕沿河濱和貴德街和南京西路一帶。早期的咖啡館及茶室飄著濃濃的日本味,戴着神秘的色彩及粉味,那時還稱不上咖啡文化。接下來半世紀由許多咖啡愛好者獨立經營小型的咖啡吧傳遍了各大城市,這些咖啡吧的特色是價廉物美服務親切,一杯35元(約1美元)座在吧台上一邊品味研磨咖啡一邊與店主聊聊人生談談天南地北,咖啡的煮法多屬過濾式或虹吸式,這可算是美式咖啡時代。

 

「新咖啡時代」

一九九八年三月,統一星巴克STARBUCKS第一家店在台北市天母開幕,STARBUCKS是以義大利式Espresso咖啡吧為經營重心,台灣的咖啡客才發現重烘培咖啡豆的Espresso加上牛奶是絕配,才真正體會到甚麼是香醇濃郁的咖啡。

這家擁有超過兩萬家分店的咖啡品牌徹底改變了台灣的咖啡文化,從此之後,台灣由舊(美式)咖啡時代進入了新(義大利式)咖啡時代。

如果您認為台灣的本土咖啡業者,如臨大敵不堪一擊,那就錯了;台灣的咖啡業者充分發揮了模仿、改良、發揚光大的台灣精神,在STARBUCKS登陸寶島後的第2年,黃燦傑創立的「咖啡星球」在2000年開始以及具特色的「行動咖啡屋」行走於大台北地區的風景區休閒場所,一輛九人座的改裝車,外裝彩繪著顯眼的小王子漫畫,乍看之下它是一個「流動攤販」,但是,經過特別的設計,就成了風景區特有的裝置藝術,在STARBUCKS登陸寶島後的第5年,(2003年)由吳政學創立,販賣咖啡烘焙食品的咖啡連鎖店,品牌取名為「85度C」的原因是因為咖啡在攝氏85度時喝起來最好喝。更有許多散布在大街小巷的咖啡吧也進入了義大利式咖啡時代。義大利式咖啡在台灣都會區這幾年已成為時尚身活的主流,Espresso為基底的卡布奇諾Cappuccino拿鐵Latte、焦糖瑪奇朵Caramel Macchiato, 徹底進入都會男女的生活。

 

「台灣咖啡文化」

僅有咖啡的鑑賞、沖泡、品嘗還不足以稱為文化,完整的咖啡文化應還包含咖啡豆的栽植與烘培。台灣的中高海拔多山亞熱帶地形適合栽植咖啡豆,目前較有名的六大莊園出產的咖啡豆多產於海拔800-1300公尺,並配合了水洗式、蜜處理、日曬等處理法屢屢獲得各項好評,更有古坑咖啡已享譽國外。以台灣的製茶精神來製咖啡,如能再輔以國際品牌朔造及專業的行銷宣傳,假以時日,必能成為國際一流品牌。

 

「義大利式咖啡與茶

義大利式咖啡表現的是:香醇、濃郁、野艷、華麗、奔放、激情,播放一些羅拉費琪的爵士樂(Luolafeiqi jazz),或是義大利街頭藝人的手風琴音樂可以感受到置身巴黎左岸咖啡館的閒情。茶文化代表的是:素雅、清純、內斂、含蓄、甚而形而上,應該欣賞一些古箏、琵琶的中式樂曲才能襯托高深的意境。

「心動了嗎?」

最近又聽到有一種有關電話的禮貌「人生有如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既然人人都會掛,不如寵愛自己一下,趕快選一首好音樂,配一杯香濃的焦糖瑪奇朵,挑動您的味蕾,享受華麗、奔放、激情且多層次餘韻綿延的感覺。

傳承 – 2013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3年年刊》

張世勳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1979年台灣和美國斷交。造成二次移民潮。尤其1980年初,大量鄉親移民美國。很多落腳休士頓,從事各行各業。我們這群台美人在異鄉打拚,保持固有台灣傳統文化和奮鬥精神,結婚生子,創造一個溫暖舒適安全的家,追求美國夢。如今我們這批台美人事業有成。年紀從年輕帥哥,美女漸漸變成阿公和阿嬤,步入退休之年。而我們下一代看到我們努力的模範和教導有方,也很容易的融入主流,成為道地的美國人,社會的一份子。可是早期華人的台灣精神和台灣傳統的美德,漸漸隨著上一代老化而慢慢消失。但是保衛固有華人和台灣精神及傳統文化傳承是每位台美人的責任和義務,我們這一代假如袖手旁觀,將來後果是非同小可。

有人會質疑,生活在美國就應該入境隨俗”Do what the Americans do”。可是甚麼是”美國習俗”呢?根據我的理解,美國是一盤沙拉而不是早期我們想像的一個民族大溶爐,有不同的種族與不同的習俗,就好像沙拉食譜中的許多佐菜,當你把這些人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大家的共同目標(就像沙拉的沙拉醬),遠看像是混合在一起的炒大雜燴,但是近看是含有不同成分的一盤沙拉菜。這就是你看到了所謂的美國習俗。在美國除了我們常接觸的習俗及節日如復活節,感恩節,和聖誕節以外其他像猶太教的安息日(Sabbath),回齋戒月(Ramadan),和墨西哥的亡靈節(El Díadelos Muertos)也漸漸得到主流的認同。而我們華人的傳統節日除農曆新年以外,其他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我們有沒有介紹給主流人士和自己下一代呢?而華人固有的吃苦耐勞美德是否有傳承?

華人人口在美國雖然只有1.3%,在大休士頓區也只有1.4%,但是也是有七,八萬華人居住在於大休士頓。除了近幾年來於中國移民以外,有大半數是定居當地三,四十年以上是台灣移民及後代。這一群台美人會不會因為離鄉背井太久,把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漸漸忘記和簡化?我們是不是要有責任來盡力推動自有精神和文化?在二十多年前我遇到一位年輕華人會計師,他是在美國出生第五代華人。祖先在十九世紀末來美國開拓鐵路。他很自豪的說先人傳下家訓要努力向上,不要忘記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並且不要忘記自有的文化傳統,要讓華人在美國被尊稱為”模範”民族。在人之上而非之下。

若我們不重視自有傳統文化的宏揚和維護固有台灣奮鬥精神,那麼中華文化在國外將走向消失的道路。我們這一代與在此地出生的年輕人一定會產生嚴重文化代溝與認識隔閡,對於培養一個民族文化,將會帶來負面衝擊。久而久之只會以”美國文化習俗”取代中華文化和台灣精神。

美留台留何處 – 2013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3年年刊》

宋明麗

因投資失敗,工作不順而滯留在中國的台商,被稱為台流。他們因債務,面子問題,或早已拋家棄子而不敢回台,也有因為還在等待機會而留下的。在美國,我們這批嬰兒潮的台美人也因年歲漸大,屆齡退休,而面臨何去何從,也開始思索留在美國或回去台灣。年輕時我們喊口號要留美,是指留學美國,而今我們喊留美,則是指要在地老化,養老在美國,這批人就姑且稱美留,而想回臺灣落葉歸根的,就叫台留吧。

本會的主力成員,大都是1980年代移民來美的台商,有的來留學,有的是依親,就業或來創業的。我們這代年紀號稱五六十,當然有幾位大哥級的已邁入了七十,至於五十以下的,此文當作參考就好。李雄是做房地產的,擅長分析,認為我們這代人是嬰兒潮的黃金世代,行動力強,即使到退休時,也是退而不休,經濟能力好的,可狡兔三窟,如回原居地懷舊敍舊,等不適合旅行時,就找個離孩子近的,或孩子離我們近的地方養老。

本人只是負責收集會友的意見來歸納,以下的分類不是搞分化,非升堂公審,也不是探人隱私,大家笑笑就好。沒被寫到的,也許你還太年輕,或是父老子幼,如阿嘉和雄哥,目前還不須考慮這問題,或許你事業日正當中,不必多此一舉提問,或許不好意思問你,或怕問太多會被你罵的,或是你會懷疑我要幹嘛,當然也有白目一族的王明,說他根本沒有想過這問題。而我最敬佩的臺灣阿信,澎湖三妹說沒想過要做什麽,若有朝一日退休,先休息一陣子再說吧。

冠軍組,是最幸運,最令人妒忌的一群,所有兒孫都在身邊的。最誇張的當然是Tiger了。三棟房子相連,虎媽+虎哥虎嫂住中間,右邊是虎子一家四口,左邊是剛新婚的虎妞,三不五時還有個虎妹來探兄。第二誇張的是管光紅,全都住他家附近,每天都要去看孫,木蘭因此對媳,婿很抱歉。另一家是王董的,據說每天全家在一起吃晚餐。簡仔,廖仔,美芬也不錯,也是常全家一起吃晚餐。這批人幸福的有點令人生氣,他們的桃花源就在休士頓。

幸運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有子女孫兒在本地的,這組人較多,有太山師兄,阿住仔,阿富仔,阿三哥榮森,劉元正等人,當中也有幾個準備擠入冠軍組的,如周老大,阿本仔,聽說會叫他們的孩子都搬回來。也有些有子還沒孫的,如Fred老大, Carol二姐等。陳舜哲說,在休士頓行醫的女兒很貼心,老古家的也是。這組人是幸運的,既喜歡留在休士頓,家在這裡,事業在這裡,孩子也在這裡,楊朝諄說不會退休,何等壯志。林鋕銘說暫且還會美台兩地跑,他還要幫世界臺商總會籌劃許多事呢。李席舟說除了以上,還有他要奉獻服侍的教會在此,不輕言離開,而且還要籌畫教會的養老村於此,我馬上想報名,可是他說要先去他們教會報到才行。

依親組,這組並非一定和孩子住一起,但會搬和孩子近一些。以前我們說父母在那裡,故鄉就在那裡,可是,現在可能是兒女在那裡,養老就在那裡。儘管曾豪邁地說要和朋友一塊老去,可是病了老了,還是搬到近兒處吧,因為等你老時,朋友也都老了,可能誰也顧不上誰了。就像徐志摩的偶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是忘掉……。所以大部份的人,雖喜歡休士頓,但會去靠近孩子的地方養老終老。這組也有多人,思想較傳統,不是養兒防老,只是覺得較有安全感吧。謹列有聊過的楊國貞,謝貴分,葉宏志,楊朝詔,蔡忠和等。

死忠組,是對休士頓從一而終,不管孩子在那裡,就是喜歡這兒,因爲寬敞,實惠,方便,最主要是熟悉,還有一群的好朋友,這組也有不少人,如玉枝,蘇埣華。林信甫把後院當農場,養雞養魚養兔,但不殺生,像寵物般供養,走了還立十字架。洞洞說年青時出國,已是西化的思想了,不會因孩子的因素而考慮到外地。林重光說不搬家,孩子若有心就要搬回來。不過,以上幾組其實互有重疊,都算是本會的主流民意。但是也有夫妻意見不同的,王超文很自然的想回台安養,但老婆大人說隨意而安,就安在休士頓吧,吳真惠喜歡休士頓,洪恭儀喜歡北加州的天氣,較不會過敏,不過黨意淩駕民意,想也知道誰握有最後決定權,所以把他們列入此組。其實這組不是不疼孫,而是明瞭和兒孫親近的時間有限,他們大了就有自己的天地,阿公阿媽只是階段性的角色。

遊山玩水組,喜歡來去四方,最多是想台灣休士頓兩地跑,等到跑不動了,再決定最終落腳處。方台生家的姍姍就說退休後要好好為自己生活。Spencer說要當遊牧族,帶著古玉枝到處玩。連鍾琦喜歡舊金山,附近許多國家公園,他假設還有20年的好時光,要和家人共用人文與自然。喜歡盆景的陳世傑的夢想是當個到處游山戲水的文藝老青年,小時候的憧憬地據說是桂林山水。張永男以前說退休後要四處講學,但他家發言人Cindy說現在改成四處打球了。駱健明已去看過台灣的養生養老村,暫列兩地跑一族。會友已有數人搬到南加州的那久那的退休村,也有人未雨綢繆先去置產,那兒景色氣候像天堂般的宜人,陳展南,羅明忠等,已可以開休士頓旅南加州同鄉會了,聽曾恒輝說有的教會已下令別去那久那參觀,怕教友都搬光了。兩地跑組,應還有吳國寶,鄭嘉明等,我也已到記少忘多的年紀了,若弄錯請勿提告。

回台組,是不管在那裡,總覺得故鄉的水最甜,土最親,老了要還鄉的一群人,醫療及生活費用也是他們很大的考量。建舟說台灣生活較容易,同樣的生活品質,在美國較貴,孫子子有他們的父母在照顧,想他們時就飛來看看。陳元憲說台灣親友多,宜蘭好山好水。坤泉說台灣方便,老人諸事也較容易處理。淑英想回台,因是自己的出生處,同學,親友較多。吳宏傑喜歡是說老了不方便時,可請菲傭照看,若被菲傭欺負呢?他說若連被欺負都不曉得說時,也是差不多了。岑麗卿希望回台,是因為醫療方便,吃方便,唯一不好的是住太貴。王慶隆毫不猶豫的說要回去高雄退休,是個意志最堅定的港都男兒。我喜歡當台留,是因為家鄉的好山好水好親友,足親切足感心,而且聽的懂醫生的話。

在閒聊時,較意外的是幾位本以為是必然回台派的,曾在桃園笑傲江湖的周老大,竟說已不適應台灣的(夜)生活了。林重光則是對台政情不樂觀,以前老罵美國不好的葉太太,現在也不罵了,每天愉快的和阿仔,手牽手在健身中心浪漫逍遙。圓環戴太太說台灣的交通太亂,許多在台親友中箭下馬。Jackson則說回台是夢想,喜歡台灣的醫療,保險不會很快趕人出院,而且交通便利,只是因太小時便出國,在台灣較沒有朋友同學。徐正雄說感覺上在1970前後出國的,大多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精神,出來了便沒想到還會回到臺灣度餘年。

各位老大,抱歉了,這篇主題實在有點深奧,也許你本來很篤定,看了眾人雜七雜八的意見,你開始疑惑了,就連我也傷腦筋,夢想直接由壯年跳到消失,直接略過老年。現在才明瞭信教的人有福,參不透時,就把難題交給上帝或佛祖吧。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計劃與現實不同,夢想歸夢想,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變化又抵不過老闆(老婆)的一句話,最後還是得看身體的造化。不管以後我們將何處留,美留台留處處留,應不會忘記我們曾在休士頓台灣商會,共同度過許多狂放美好的歲月。最後再提醒一下,以上文句若有會錯意或聽錯意的,還請見諒,請勿追殺。

侍親二三事 – 2013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3年年刊》

宋明麗

過去一年,父母親相繼生病,我與姐姐開始了每月對飛的生活,常常時差還未調過來,就又要收拾行李了。不覺得太累或麻煩,在台灣也儘量不外出,如此用心,也是為了父親的一句話,「我與你們的父女緣份快盡了!」,這話讓人想哭,於是我們待在台灣的時間,竟然多過了在休士頓的。不是說我們姐妹比別人孝順,是因為現在的我們剛好做得到。多少次在休士頓,加州,日本的機場,碰到返台探親的朋友,漸漸地,回去掃墓的,竟多於探親的了。感謝父母親有等到我們條件許可,可以常回去盡孝,雖然等到的,已是滿頭白髮的女兒了。

以往回台,朋友閒談的是那間民宿幽雅,那個餐廳美味,現在談的是醫院的大小事,如何和醫生溝通,如何對護士示好,倒也趣事多多。好友的90歲公公多病,夫妻倆毅然返台侍親。去年間6次病危,最後一次醫生說只能撐半天,可是又生龍活虎的回到養老院。載他出門,若被超車,就嫌開的慢,紅燈停車,就拍椅背說衝啦,只好叫他拿錢出來給交通警察罰,才稍安靜。養老院抱怨要他轉院,因為會認為甜點不好吃,就丟到隔桌老太太臉上,也會因護士長的不美麗就拒吃,有次帶他姑姑去探望,老先生竟生氣說原來常帶來那個較漂亮,這次怎麼換個這麼醜的,把老姑姑氣的哭笑不得。

父母每回住院,得先到急診室,大醫院病房老缺,尤其單間套房更難,媽媽那科較容易等到,爸爸的則是很難,常常一等四、五天,老爸生氣說他住難民營,媽媽則是住頭等房。爸爸在加護病房時,我們常進去陪他,理由是爸爸要我們在身邊,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有時間限制的。每到夜半時分,便講笑話給護士輕鬆一下,沒想到爸出院時,嚷著說要向醫院申訴,說深夜裡,護士都在笑他,至今,我還不敢跟他說,是我的錯啦!為了讓爸媽舒適些,媽在急診室時,我就曾在一天內為她換了4個床位,最後一次換時,剛換班的護士還說急診室規定只能換一次床位,我趕忙道謝後閃開,因為她不知道我已乾坤大挪移了4次。

爸媽和大姐都在同一家醫院治療,大姐的醫生很有趣,要她減肥,要她擦指甲留長卷髮,說這樣較有女人味。外甥女為失智的媽媽而搬回台灣,她說要和時間賽跑,減緩媽媽的失智速度。是有成果,但卻很斯巴達,不忍認同,但面對病中的大姐,也只能無言。朋友失智的母親,只認得外傭,卻不認得千里迢迢返台的女兒,還一直要外傭看緊這個陌生人,免得被偷東西。有朋友的阿母是很節儉的客家阿婆,朋友食量特大,每到吃飯時她媽媽就皺眉頭說,這個細妹這麼會吃,老來別人家食飯。已故的日本小說家井上靖,以10年時間紀錄母親的失智生活。眼見母親一步一步擦拭掉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軌跡,兒女已漸從她的記憶中消失離去,他只能直面凝視母親,想著母親的記憶是離去嗎?還是母親自己拋棄了這些記憶?

老年不再是陌生的世界,陪父母走過,有許多家人相伴,難過但不孤單,不知到了我們自己的時刻,又是怎樣地情境。如何老去是個沉重的話題,哲學家說逃避死亡的話題,只會更遠離生命本質的真相。漸漸地,朋友間已開始討論對生命的看法,對退休的計畫,努力學習用豁達的態度來面對未來,唉,我嘛宰,要優雅的老去,自在的回天家或佛家,粉難呢。上了七十年紀的朋友說喜歡和我們這些五六十的在一起嬉笑,怕同年紀的人在一塊,有時氣氛很沮喪。而五六十的人,開始提醒說要交陪些少年的,以後才有人照應。

以前覺得父母親太權威,但病中的爸媽的常感無助,痛苦,悲觀,這讓我對未來要面對的苦痛有心理準備,也可提前灌注些力量。父母子女的愛,不須承諾,也不是約定,而是自然的律動,好像走到這步了,就必須這麼做。為他們洗澡,換洗排便,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好強又愛美的雙親,我開始學習自在的面對父母的老去,包著成人尿布也是種優雅吧,無里頭的問答當是在講笑話而不是退化,他們若罵人要高興,表示還有力氣生氣,只要心還有在跳,就要珍惜緣分,這也許是我們一生中跟父母最親的時刻了。

以上寫得有些輕鬆,不過大部分的時候,覺得壓力頗大,尤其看到他們痛苦或洩氣的時候,很束手無措,尤其是面對生死交關的醫療決定時,更是害怕,幾次在手術房前,聽護士在叫家屬就開始發抖,嚇的無力,連消毒衣都穿不進去。人生不會永遠順遂,悲歡離合總無情,當本文發佈時,我已在飛囘臺灣的路上,心裏明白,再見父母時,爸爸的滿頭白髮應已掉光,媽媽應已無法再站起來,兄姐的眉頭更皺了,而我們也會相擁淚如雨下。已不敢期待爸媽還會康復,只願珍惜共處的歲月,耐心小心的服侍,要記得過去愉快的時光,不可埋怨,今生有幸做他們的子女,倘若有來世,我還要再跟他們相認的。

好山好水故鄉遊 – 2013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3年年刊》

周政賢

與太太明雪計劃三月底回台探望她母親,四月參加世界台商總會在馬來西亞召開的第十九屆第二次理監事會。二女兒鬱菁告訴她兒子(Lewis)阿嬤回台灣看阿祖你要不要去,想不到小孫子想要一起回去。因配合Lewis的春假回台日期改為三月初旬。因五年前小孫子回台灣一次大為掃興,說他媽媽與阿姨整天都在計劃吃,害他無聊到極點。所以與太太計劃旅程,以自然風景和古蹟為主,北宜高速公路及橫貫公路為首選途徑。

三月八日早上女婿送我們去機場搭機,經東京轉日本全日空到桃園機場,已經是九日晚上九點多,在採購一些飲料及乾糧後,宿於外甥女新購木柵的大樓,因尚無傢俱,與女兒,孫子四個人在草蓆過了回台的第一晚。第二天(三月十日)早上外甥女開車來載我們簡單用過早餐後,即向嚮往已久的雪山隧道出發,雪山隧道全長12.9公里,是台灣第一,世界排名第五長的公路隧道,隧道分東行及西行兩隧道,中間有28個橫向的人行聯絡道,八座車行聯絡道及三座通風中繼站。車行其間,覺得空氣清新,與以前其他公路隧道內之氣有所不同。北宜高速公路縮短了宜蘭與臺北間的距離,時間省了約2/3,且行經兩旁山崇峻嶺,景色怡人。出了雪山隧道為宜蘭頭城,一眼即看到孤懸海中的龜山島,聽說現在已開放遊客上島旅遊。

緊接著往宜蘭羅東,沿途經蘭陽平原,右邊青翠的雪山支脈,左邊則是一片蔚藍海連天的太平洋,一直車行享受清涼海風的吹拂,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停留南方澳,此地是東台灣最大的陸連島,首先參觀南方澳漁港,澳港座落蘇澳港內,形勢隱蔽,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景色十分優美。接著參觀豆腐造形的豆腐岬,海岸岩石一塊一塊四方形,像豆腐塊一樣。隨後前往聞名全國的南天宮,本日剛好是媽祖繞境停留點,廟前馬路人山人海,煙炮沖天熱鬧非凡,可惜是白天要是晚上,燦爛繽紛的煙火壯觀無比。該廟有三層,分別供奉著金媽祖,玉媽祖,尤其金媽祖是善男信女集資用兩百公斤黃金打造的。在孫子回台前他同學父親罹患重病,阿雪告訴他只要誠心拜神,可保佑他同學父親早日康復,小孫子也學祖母雙手合十拜起媽祖了。離開南天宮後到港邊食街享受一頓新鮮現撈仔的美食。

接著沿蘇花公路行走,一路自然景觀美麗,一會兒青山含碧,一會兒溪水流清,昔日險陡的清水斷崖及幾段較危險的路已改為穿山而過,原路改為步道了。進入太魯閣公園是沿著立霧溪前行,溪流越接近燕子口越窄狹,山勢險峻,途中有太魯閣峽谷,印地安酋長石等景觀,燕子口分車行,人行步道,遊客在此都下車步行。十幾年前山谷已不見燕子行蹤,近年來燕子回鄉很多,到處可見燕子飛行。

晚上投宿於天祥晶華飯店,登記後就先往大沙溪對面的祥德寺,此寺蓋於半山腰,相當富麗堂皇,日常用品皆由電纜運送。其內有白玉觀音,十面佛,地藏寺。白玉觀音面向橫貫公路,有保護路人平安的作用。十面佛則仿泰國的四面佛分四層而成十面佛,帶給信徒好運。地藏寺則是世界最高的地藏王菩薩,天祥為太魯閣族人原居地,現大部份族人移居山下地區。晚餐前,一家四口在飯店內禮品店血拼,餐後觀賞飯店提供的民族演唱及山地舞表演。

十一日早上用過早餐後,再沿著大沙溪往大禹嶺方向前行,大禹嶺位中央山脈主稜鞍部在合歡山與舉祿山之間,海拔2,565公尺位橫貫公路中點,為台中、南投、花蓮三縣的縣界。路邊走馬燈顯示梨山路段已通,大家都很高興,因為此路段已斷了十幾年,於是沿著山路往梨山走,梨山原為南投泰雅族遷移到蘭陽平原的中斷點,1960年橫貫公路完成後,許多參與建設的老榮民在此定居,並由政府輔導開設福壽山農場與武陵農場,大量栽培蘋果,水梨,水蜜桃等溫帶水果。由於長期濫墾、濫伐,以至於1999年921大地震及2004年敏督莉颱風造成七二水災,摧毀了整個路段,在梨山往德基水庫之間,可見山丘到處崩潰,滿目瘡痍,山路到處崩塌,下午二點半到達德基水庫管理站等待通行,才知道此路只准工程車及當地居民通行,只得再開120公里回大禹嶺往合歡山回西部。晚上七時半才回到斗六阿雪家。

十二日早上外甥開車來帶我們遊覽早期移民的重鎮鹿港鎮,早期台灣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可謂早期移民在臺北中南三大重鎮,所以古蹟甚多,到達鹿港首先到馳名中外的玉珍齋餅店,此店從清朝開到現在已一百多年歷史,店內擠滿人,各地來的旅客選購各種傳統的糕餅。接著參觀已近二百年歷史的文武廟,文祠武廟首建於清嘉慶年間,文祠主祀文昌帝君為二進一院的建築前方有一水池稱為泮池。武廟主祀關帝君,配祀關平,周倉。小孫子一進廟即隨著阿嬤雙手合什膜拜,口中念念有詞,大概祈求文昌君助他求得很好的學業,及關帝君助他像林書豪那樣出人頭地。

接著再參觀天后宮,其建築宏偉採三進二院格局,分別為前殿,正殿及後殿,前殿屋頂採重簷歇山式造形,其殿內外之石雕、木雕、雕工精湛為台灣最精緻的作品之一。正殿左右門神一為太監,一為宮女與傳統尉遲恭與秦叔寶的金鞭、銀鐧,顯然不同。殿內兩旁灰牆上有大型壁畫,畫有伯牙學琴及李鐵拐入禪等神話故事。清朝及日治時代許多書法名家的墨跡。除了上述兩廟鹿港尚有多處古蹟,如龍山寺、鳳山寺、城隍廟地藏王廟等名勝,但因時間的關係無法一一參觀。

人生事業的四階段 – 2013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3年年刊》

梁競輝

一轉眼來到美國已經超過四十年了。從以前的學生時代一直到大學畢業,最後順利進入加州的航空工程界,以及後來搬到德州休士頓,從事房地產,公寓,辦公樓,以及商業地產,管理,經營,評估,買賣,以及創辦蘇格蘭-糖城最大的私立學校從零到六百個學生。然後從事房地產顧問工作,在銀行界接觸到各行各業以及台商會,中小型企業。根據我的研究,及分析,周圍的成功人士的經濟的決策,歸納來說事業性質可以分成下面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算是打工時代。這是社會上一般的教導,就是要求學生努力讀書,進一流的大學,將來找一個好的工作,拿到一個好的升遷位置,有好的福利制度,好好的做完一生,之後光榮退休。這是時間換取金錢的時代。只要上班就能拿到薪水。此時因為年輕,趁機會吸收經驗,又有薪水可拿,學習成功的管理制度,或是最新的科技,仍然可以存錢,為將來做準備,這也是不錯的機會。在這個階段,您為賺錢和學習而工作。(You work for money.)

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創業做一個小型企業老闆, 當您有累積一定的資金和經驗就可以抓緊先機,自己創業。很多職業,譬如:律師,醫師,會計師,和工程師,都是這樣開始的。還有餐館,旅行社,進出口貿易,手機電話公司,禮品店,保險公司,修車廠,等等。 在這個階段需要:培養新人,發掘人才,建立制度,還有公司的營運細節,預算,方針,都要建立好,做最好的管理,規劃,所謂建立制度,就是打開,與擴展市場,用最省錢,省時間,省精力的方法,做好您的企業。(S.Y.S.T.E.M. -Save Your Self Time, Energy, Money.)這個時候,是您在為您的公司服務。(You work for your business).

第三個階段就是-中到大型企業,當您有很多實際的創業,開發市場及管理經驗及累積財富您可以培養和聘請,或者提拔有效的管理人才,要發揮成功地管理及領導才華。唯有在良好的制度下,公司能夠照常的運作,營收利潤,這個公司才是有真正的價值的。在這一階段您可以享受真正的時間的自由。這個叫做自動化的收入。(Passive or Automated Income). 您可以回台灣旅行一個月或是兩個月,公司仍然可以照常的運作。這是您的公司在為您工作。(Your Business Works For You.)

第四個階段-就是投資,用錢來賺錢。當您達到相當的財富水平時,您可以用錢來賺錢。譬如:投資股市,股票,債券,商業用房地產,石油,瓦斯天然氣礦產,金屬礦產或購買現成的營利機構,銀行。在這個階段您是用錢來賺錢。(Your money works for you.)

其他的方面-智慧產權。您可能有藝術的天份,特殊的創作,譬如寫文章,作曲,或有表演天才。您也可能是一個發明家,能夠創造出新的產品,行銷全世界各地。或許您可以從網路賺錢。發展出新的電腦軟體,智慧手機程式,電子書,……等等,21世紀的新產品。

總而言之,您有為您的將來做周詳的計畫嗎?您的時間是花在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還是已有一個目標去達到第三和第四個階段?如果您有興趣我們在台商會或許可以互相的討論能夠激發出更多的腦力震盪 (Brain Storming)。讓我們一起朝我們的目標邁進。如果您有興趣進一步的討論請您跟我聯絡,我的Gmail地址是TREWBB@Gmail.Com

敦睦亭 – 2012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2年年刊》

張世勳

緊鄰休士頓德州醫學院旁有一座市立公園─賀爾曼公園(Hermann Park)。到公園休憩的遊客都會被公園裡的一座中式涼亭所吸引。每當豔陽高照時,常會有人到涼亭內靜坐休息或是交談聊天,有時候也會看到剛結婚的新人在涼亭內外取景拍攝婚紗照。多年以來,賀爾曼公園一直是休士頓人重要的家庭休閒去處,也是許多人成長記憶中的一部分。不過,西式公園裡竟然建有一座中式涼亭對很多人來說不免感到困惑。如果走近涼亭,抬頭往上看,你知道嗎,更驚訝的是這座涼亭牌匾上竟然題有中文名字:敦睦亭。以下就是敦睦亭的故事。

敦睦亭屹立在賀爾曼公園已經超過30年,它象徵休士頓與台北兩市半世紀以來長久的情誼。當年為響應美國艾森豪總統(Eisenhower)所倡導透過人民外交(people-to-people)達到傳播世界和平的理想(citizen diplomacy initiative),休士頓與台北兩市在1961年由市長路易斯‧卡特Lewis Cutter與市長黃啟瑞共同簽約締結為姊妹市,雙方均是第一次簽訂姊妹市關係。

1976年休士頓慶祝建市200週年,台北市為表示慶賀,允出資在賀爾曼公園內捐建中式涼亭,這份賀禮經由休士頓─台北姊妹關係市協會代表接受。

涼亭的二大貨櫃建材於1978年10月25日在台灣裝載上船,同年11月7日運抵休士頓。1979年5月20日休士頓市長金姆‧麥康(Jim McConn)及台北市長李登輝共同主持落成啟用典禮,會場創下空前未有熱烈氣氛,見證台北及休士頓兩市友好往來情誼。休台兩市姊妹市關係在2011年7月25日屆50周年,為示慶祝休台姊妹會擇於賀爾曼公園內,舉辦慶賀休台姊妹市關係50週年慶祝活動。

賀爾曼公園在2014年將滿一百周年,在園藝設計大師羅蕊‧歐林Laurie Olin的規劃下,涼亭所在的園藝中心(Garden Center)-15英畝公園內部即將進行一連串整建工程,園藝中心也將另外改名為百歲公園,預計公園整建後將呈現新的風貌,慶祝賀爾曼公園設立一百週年。依據新的規劃,敦睦亭將遷移到新的位置,至於確切地點還在研議中,尚未定案。

敦睦亭的遷移整建工程費用估約50萬美元,改建所需建材仍將由台灣進口,建築工匠也將在台灣延聘。休台姊妹會已決定在八月開始進行募款活動。

敦睦亭是大家來自故鄉的老朋友,象徵著台北與休士頓半世紀以來長久的情誼,也是台灣捐贈給休士頓的唯一公共建築物,希望大家能踴躍捐款贊助遷移整建工程,讓我們的老朋友順利抽筋換血,繼續在賀爾曼公園為休士頓市民提供遮陽避雨的服務。各位的捐款可用來抵稅。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關休士頓台北姊妹會的背景,歡迎連結到YouTube網站:Houston Taipei Society 50th Anniversary。

The Fate of Your Business: When You Want to Keep it in the Family – 2012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2年年刊》

譚秋晴(Alice Chen)

For a business owner, one of the biggest legacies to leave behind is the company and business he/she has spent so many hours building. However, at a time when many businesses are struggling just to stay afloat, the idea of creating a succession plan may not be high on the o-do?list. The truth is, without a proper succession plan in place, the business youe worked so hard to build may not survive the absence of its original business owner.

In addition, the Tax Relie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Reauthorization and Job Creation Act of 2010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ct) may present a uniquelbeit, temporary (during 2011 and 2012)pportunity for owners of closely held businesses to review their business succession plans. In doing so, one may consider using some or all of the $5 million gift tax exemption to transfer interests in the family business (or family real estate) to one children.

Although thoughtful succession planning should take place any time during the lifetime of a business, now more than ever, there are benefits to help them come to fruition. Making a commitment to putting together a business succession plan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cess.

Keeping it in the Family

Once youe committed to formulating a plan, the first question to ask is whether the business should remain in the family or whether it needs to be sold. As simple as this question sounds, most of the time it remains unanswered until it too latesually, because the business owner is required to make an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ability of his or her children to manage the business in one absence. The question becomes even more complicated if the owner has heirs from a previous relationship.

If the decision is made for the business to stay in the family, the next question is whether ownership should be transferred equally among family members or transferred exclusively to those active in the business. The current owner also needs to make an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talent and experience required to carry on a successful business, because failure to address that may result in a business being kept in the family when perhaps it would be better for the business to be sold and the proceeds distributed to the heirs.

Three primary objectives need to be addressed to ensure for a successful transfer to the next generation:

First, pass control of the estate to the ctive?children.

The main objective of planning for business continuity of the family business is to transfer the ownership to the active member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with the least amount of estate transfer costs. If a successful business owner waits until his or her death to transfer the business, the estate may lack sufficient cash to meet tax obligations, forcing the estate to liquidate the business. This failure to plan could result in an undue financial burden on the business and may jeopardize its future viability.

Transferring the business to the surviving spouse is often thought of as the simplest approach, one being that all estate taxes are deferred until the second death. However, leaving the business to a spouse who has no working knowledge of the business could jeopardize its ongoing success, and even threaten the spouse financial well-being.

Another potential problem is that family friction may arise if a spouse begins to assume a management role formerly performed by the children. Furthermore, the fact that control of the business will not shift until the death of the surviving spouse may act as a disincentive for the children who are active in the business. Even if all of these obstacles are overcome and the business remains successful, the future growth of the busines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surviving spouse estate. This will add to the costs of transferring ownership to the next generation.

Next, plan for the equitable treatment of nactive?children.

It may be hard to accept this suggestion, but the soundest course of action is to work out a means for the business to pass to the children that are active in it. Non-business assets should be used to provide nactive?children with an equitable solution.

Equitable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equal value. It could be argued that a cash gift is worth more than a bequest of an equal value of closely held stock, since the stock carries greater risk and will generally require the child active involvement in the business.

In many cases where the business is the primary asset, it may be necessary to purchase life insurance in order to provide additional non-business assets that can help meet this objective. This insurance could be owned by an irrevocable trust designe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inactive children. The death benefit could remain in the trust and be used to purchase non-business assets from the surviving spouse estate and thereby, provide cash to pay estate taxes. In this way, the children that are active in the business can receive the business interest and the inactive children receive property of comparable (or at least equitable) value.

Finally, becom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from your business.

Owners may often be reluctant to release control of the business all together because their personal attachments and even their personal finances are so closely aligned with the business. Therefore, an owner who is counting on the continued success of the business as a means of funding his or her retirement and future financial security may be understandably reluctant to relinquish control to children or heirs.

That why it essential that attention be given to planning for the financial security of business owners ?in addition to the business and heirs ?separate and apart from the business. For example, business real estate may be held in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outside the business. In addition, greater use of retirement vehicles, qualified and nonqualified, as well as establishment of sound investment programs outside the business would assure a smoother ownership transition when the children are ready to assume control of the business.

Peace of Mind

A business succession plan is a crucial part of any business owner estate plan. Properly arranging a smooth transition of one legacy to the next generation can eliminate unnecessary conflict, which may result in needless estate transfer costs and painful family discord that could jeopardize the survival of the business. Although it may not seem like the highest priority on a day-to-day basis, when it comes to planning for the long-term direction of your businessnd where your business is ultimately headedhe future is now.

Pursuant to IRS Circular 230, MetLife is providing you with the following notification: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is not intended to (and cannot) be used by anyone to avoid IRS penalties. This document supports the promotion and marketing of insurance products. You should seek advice based on your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from an independent tax advisor.

MetLife, its agents, and representatives may not give legal or tax advice. Any discussion of taxes herein or related to this document is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purport to be complete or cover every situation. Tax law is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and legislative change. Tax results an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ny product for any specific taxpayer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facts and circumstances. You should consult with and rely on your own independent legal and tax advisers regarding your particular set of facts and circumstances.

This article appears courtesy of Alice C. Chen. Alice is a Registered Representative offering securities, including variable products through MetLife Securities, Inc.(MSI) (member FINRA/SIPC), New York, NY 10166. Insurance and annuities issued by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MLIC), New York, NY 10166. MSI and MLIC are MetLife companies. She focuses on meeting the individual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services needs of Houston business owners. You can reach Alice at the office at 3700 West Sam Houston Pkwy South, Suite 400, Houston, TX 77042 and 713-577-1155.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New York, NY 10166.  L0711194272[exp0712][All States][DC,GU,MP,PR,VI]

The Women in My Family – 2012年刊文章

本文刊載於《休士頓臺灣商會2012年年刊》

宋明綉

My mom has three daughters, my older sister, my younger sister, and I.  For where we came from, we are not your average women; we are plus size women according to the Taiwanese standard.  One time, I told my mom, om, I am the skinniest daughter you have.? I thought that my mom would be proud of me, but instead, she said, ow come you set your goal so low?? Sometimes, I argued, om, in America, I am the average size, I am not heavy at all.? My mom replied, ot if you stand beside your husband.? I used to think that, it would be easier for me to make my husband fat than for me to lose weight.  But my husband didn’t give me a fighting chance.  Do you know how he eats greasy Chinese food?   He dips it in hot tea before eating it.  He gives the greasy Chinese food a hot bath!

Even though my mom believes that my husband and I don look compatible, I still find joy in knowing that I am the skinniest daughter in my family.  My older sister is two years older than me, but we don look alike.  She is apple-shaped, and I am pear-shaped.  When we go shopping together and I try on clothes, she says remarks such as, o, No, this jacket is too short for you.  It better for you to hide your big hips.?  o, No, this skirt is too short for you.  It better for you to cover up your thick legs.? As a result, I ended up with a lot of granny looking clothes.   Over time, I figured out, her strategy — she just wants me to look older than her.  In every family photo, my older sister, hides behind me or my younger sister. She only likes to show half of her body, so she can appear skinnier than her sisters.  Who says the oldest sister is the most matured one?

My younger sister is the heaviest one among us.  She hates to go shopping with her sisters, ever since we commented on her multiple-layer fashion.  As she stepped out of fitting room, we joked, ere comes the wedding cake.?  People always said that the youngest sister can get away with anything.  But this is not the case in my family.  Out of all the sisters, my younger sister received the most pressure from my mom.  As my younger sister walked towards kitchen, my mom would instruct us, o hide the banana.? o hide the sausage. ? When someone said to my young sister, ay, looks like you have lost some weight!? My mom would wait till that person left and proceed to tell my younger sister, on believe in what she said, she is not your true friend.? Conversely, my mom believes that a true friend is someone who criticized you for being overweight.  When my younger sister went out with her friends, my mom always provided this sage advice, et your friends do the eating, you do the talking.? According to my mom, if you talk, then you can eat.  May be this is why my younger sister is such an excellent speaker, she got enough practice!   She is Taiwanese Queen Latifah. People get in line to request her to host their major events.   She knows how to work a crowd; she brings the happy atmosphere to a climax at weddings; she evokes tears and touches hearts at funerals.

My older sister is also a big talker.  She hardly ever stops talking, as if she can stand a minute of silence.  Once she hears a joke, she turns around and tells the next person, only in much more vivid words and exaggerated acting, so she has built her own fan base as well.  However, once she is invited to the stage, that when her words stumble.  As she likes to describe it, ff stage, I am a powerful dragon; on stage, I am a frightened caterpillar.? Very different from both of my sisters, I was shy and quiet.  But, I continued to attend toastmaster meetings and have delivered countless speeches since I have joined.  Who is the best speaker in the family?  That is a close contest, but I feel that the best speaker award should go to my mom.  This is because in every conversation, she has the punch line, and the last word.

As you just heard, my mom is a tiger mom.   But,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iger daughter?  I have one at home.  She inherited her quick wit and sharp words from her grandma.   For example, when she was a teenager, every time when she went out with friends, I always said, on fool around with boys.?  I thought I was performing a mother duty, until she said, om, why are you always saying this?  Is it because you did it before??  Now, she is a grown up woman.  I feel that our roles have reversed.  Lately, I have been having a blood sugar issue, and my doctor instructed for me to lose weight.  My daughter became my weight watcher.  She even made me to record what I ate on livestrong.com, so she can monitor me.   At this stage of my life, my daughter has become the most dependable woman in my life, even surpassing my own mom and my two sisters.

The women in my family all care about each other, sometimes we may seem out of line, but I truly feel that I am fortunate to have them in my life.